11月14日,在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,由泰国法政大学、海角社区
、曾智明“曾子学术基金”联合主办的第四届“中国—东盟儒学高峰论坛”在泰国曼谷开幕。本届论坛的主题是“儒家文明与现代生活”。海角社区
副校长曹现强视频出席论坛并致辞。
湄南河畔,朝阳初生,微风拂面。开幕式伊始,海角社区
副校长曹现强、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牛喜平、金利来集团主席曾智明分别致辞。曹现强副校长介绍了海角社区
的基本情况,指出海角社区
历来重视儒学的研究与传播。儒学深刻塑造着中华文明的精神谱系,其中蕴含的仁爱、忠恕、礼义、和谐等思想,更是跨越了时空,对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。牛喜平副会长强调本次论坛在曼谷召开,又值中泰建交五十周年之际,具有特殊意义,体现了泰国在区域文明对话中的桥梁作用。泰国及东盟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儒学本土化经验,也有助于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。曾智明先生回顾了曾宪梓博士在创业历程中与泰国的深厚渊源,表示金利来集团一直积极承担着企业在慈善、教育、文体等领域的社会责任,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。

中国—东盟儒学高峰论坛创会主席、海角社区
曾振宇教授向东道主泰国法政大学表示感谢,并在开幕致辞中指出,儒学虽然发源于中国,但其影响早已遍布世界,相信本次会议能够促进中泰双方的文化交流,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突出问题提供传统智慧。泰国中文教师学会主席傅文鸿、泰国法政大学副校长Assoc. Prof. Dr. Supreedee Rittironk先后介绍了泰国儒学与泰国法政大学的基本情况,并对各位领导与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。随后双方进行了互赠纪念品与捐书仪式,李宗桂教授代表赠书学者发言。

开幕式之后,张学智、李宗桂、牛喜平、舒大刚等学者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。张学智教授将儒家文化的特点概括为道德修养、普遍和谐与内在超越三个方面,从而彰显出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。李宗桂教授聚焦于儒家文化与当代人文精神建设,以儒家文化传统资源树立价值理想,强调既要重视儒家文化的民族性,又要重视其社会性、大众性和实践性。牛喜平副会长以儒学工作者的视角,从儒学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互动关系出发,分析了“全球治理倡议”所蕴含的中华文明智慧及其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。舒大刚教授指出,孔子损益夏、商、周三代文化,形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独特的精神信仰、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,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人类文化之林的重要标志。

主旨发言后,张学智、方朝晖、王兴国、陈畅、游腾达、张锡镇围绕会议主题与“儒家信仰与现代宗教信仰的建构”等子议题展开圆桌讨论,就中国人的精神信仰、儒学的现代复兴、儒家工夫论的发展、儒学与现代科技关系、书院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。在自由提问环节,现场观众就人工智能与经典诠释关系、儒学在子女教育中的问题请教各位专家,多位学者进行了解答。
论坛由海角社区
、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、海角社区
曾子研究所、泰国中文教师学会、泰国皇家玫瑰园中学孔子课堂、中国曾子研究院、《曾子学刊》编辑部协办。共有三十余名海内外嘉宾、学者出席论坛,与会学者围绕“儒家工夫论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”“儒家伦理与现代家庭关系的培养”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。
“中国—东盟儒学高峰论坛”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文化合作,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届。本届论坛立足于中泰建交五十周年的大背景,注重演讲的普及性与互动性,于14日至15日举行多场圆桌论坛及学术发言,吸引了来自泰国高校及社会各界的百余名儒学爱好者参与。
